分析和觀察大數據模式不僅是企業內部的有益實踐,還可以提高應急和災難管理組織的效率和有效性。由于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易用性和使用率高,可以通過實時信息衡量災害,并做出快速、準確和精確的響應。大數據有能力通過利用社區信息并將受害者與應急響應人員和家人聯系起來來加強災難恢復。
當緊急救援人員能夠訪問強調受影響最嚴重區域的實時信息時,他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搜索時間并最大限度地延長恢復時間。與專業洞察力和衛星圖像一起,大數據已經開始拯救生命,并在應急管理領域的作用越來越大。
下面是部分國外應急大數據分析實際案例,從中可窺見大數據分析在應急管理中的意義:
危機映射
Ushahidi 是一家創建開源軟件以收集信息的非營利公司,于 2008 年開發并利用了一個交互式地圖平臺,該平臺在肯尼亞總統大選后繪制了暴力地區。他們通過在線平臺從目擊者那里收集信息,并將其繪制在谷歌地圖上,以幫助處于危險中的人找到安全的方法。
Ushahidi 正在試驗危機映射:在交互式地理地圖上實時創建和顯示通過電子郵件、短信和社交媒體提交的報告。他們在 2010 年海地地震期間再次實施了該計劃,并導致許多受害者被急救人員救出。最先到達現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認為,危機地圖有助于他們快速定位和恢復受害者。
為了使危機映射有效,災區的人們必須通過提供盡可能多的可靠信息來參與大數據收集,以便像 Ushahidi 這樣的組織可以將其公開。災難可以將人們與家人分開,而諸如危機地圖之類的趨勢可能有助于應急響應人員找到他們。
將失蹤人員與其家人聯系起來
谷歌和 Facebook 等公司也有興趣在緊急情況下幫助社區,特別是在減少恢復時間方面。他們已經實施了專門用于在災難期間和之后實時將人們與親人聯系起來的在線系統。
2010 年海地地震后,谷歌立即發布了“尋人”功能。這允許在災后立即重新連接。簡而言之,任何人都可以輸入與失蹤人員相關的信息,以嘗試將自己或其他人與他們正在尋找的人聯系起來。在地震發生后的前兩天內,當人們搜索在受災地區被捕的朋友和家人時,尋人器更新了 5,300 次。
另一個例子是 Facebook 的“安全檢查服務”。這是一項主動服務,可以與災區附近的人們聯系,以了解他們是否安全并詢問有關情況的更多實時信息。這些服務使用大數據作為恢復工具。
社交媒體挖掘
FEMA 和紅十字會等應急管理組織已經注意到大數據可以幫助填補可能對快速響應至關重要的信息空白。當洪水等災害嚴重打擊社區以致需要疏散時,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道路是開放的、哪里有天然氣以及是否有人被困。
盡管衛星圖像有效,但并不總是可用,并且可能無法顯示全貌。然而,來自受影響地區的目擊者級別的圖片和通過社交媒體發布的帖子可以非常有效地顯示潛在的危險位置。協同使用衛星和社交媒體信息可以讓響應者更清晰地了解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不太容易看到的情況。
事件模擬
應急管理組織還針對實際災難發生的時間進行練習。不幸的是,他們過去曾因缺乏用于模擬的真實統計數據而受苦。借助大數據,安全專業人員可以更好地準備這些災難模擬,以實現更準確的實施。
大量數據通過分析以往災害的統計數據來提高應急準備。它們幫助組織可視化哪些有效和無效的數據使用更精確的數據。直到最近,緊急行動計劃往往不得不等到真正的災難發生時才能測試其有效性,因為模擬不能準確地代表可能的結果。現在,大數據正在幫助組織在它發生之前準確地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大數據與應急管理相輔相成
無論是通過危機映射還是事件模擬,大數據正在開創應急管理的新方法。它使用實時分析從社區收集的信息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和尋找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人。大數據和應急管理新發現的漸進式關系為那些希望找到創新方法來幫助他人的人開辟了新的職業機會。
應急大數據分析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有學者通過對“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山竹臺風”等案例的連續研究顯示,中國的應急管理在總體上也需要定義為復雜適應系統。這一系統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既增強行動主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提升行動主體之間的相互適應能力,最終提高應急管理的協同水平和集體績效。
將應急管理視為復雜適應系統,發展更具適應能力的應急管理體系,這也是中國應急管理發展演化的內在要求。2003年“非典”之后,中國建立起以“一案三制”(應急預案、應急體制、應急機制、應急法制)為核心的應急管理體系。這一體系統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與準備、預警與監測、救援與處置、善后與恢復。從理論上看,這就是“中國版”綜合應急管理體系,且其綜合程度較高。應急管理部成立之后,應急管理的職能邊界收縮至自然災害與事故災難的全過程管理,這實際上是對“中國版”綜合應急管理的修正。這同時也顯示,綜合化并非中國應急管理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那么,中國應急管理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按照這一要求,應急管理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這就需要大力提升中國應急管理的適應能力。經過“一案三制”體系十余年的實踐,針對常規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已經趨于成熟,中國應急管理未來的挑戰主要來自于新興風險、極端災害與跨界危機的沖擊。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導致應急管理遭遇“失敗”的突發事件并非常規突發事件,而是新興風險、極端災害和跨界危機。
因此,發展大數據在我國應急管理中的應用要站在上述理論高度,以提升應急管理適應能力為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大數據與中國應急管理提升適應能力的總體思路和發展方向存在內在的契合。大數據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更高的信息能力,其核心是大數據分析,從體量大、多樣化、價值密度低和動態性的數據集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識別社會現象之間的關聯機制。
大數據應用于我國應急管理的總體框架是:站在復雜適應系統的理論高度,通過發展大數據分析增進應急管理的信息能力,進而提高應急管理的適應能力,以應對新興風險、極端災害和跨界危機的挑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求。
了解億信華辰應急大數據分析案例,可點擊:https://www.esenabi.com/kwc-105.html
(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